荆轲究竟是男是女?人民日报质疑《王者荣耀》历史价值观合适吗?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7-03-29 17:59:46
文/沛文
自2016年底开始,有关腾讯出品并发行的移动游戏《王者荣耀》“歪曲历史人物”的争论在各大媒体平台出现并发酵。17年2月19日,《南都周刊》于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名为《也许<王者荣耀>正一步步毁掉小学生们的历史观》的文章将关于《王者荣耀》的争论放到了台面上,使舆论进一步发酵。
该文称,《王者荣耀》中的英雄大多数取自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并为了游戏性进行了一部分艺术加工;部分网友表示,这样的艺术加工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对这些历史人物有错误的认知,并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文章截取了贴吧中一篇主题帖以及一篇小学生作文作为内容支撑,表示因为《王者荣耀》,的确有未成年玩家错误地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
对于《南都周刊》的这篇文章,许多媒体同僚都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与回应。《澎湃新闻》发表《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历史观,真的吗》称,《王者荣耀》这样的艺术创造是为了作品服务的,其本质上与《三国演义》改编三国历史并无二致。既然《三国演义》能够被列为四大名著,那公众为何不能对《王者荣耀》宽容一点呢。事实上,这一种态度也是我国游戏媒体的普遍态度。
经过2月中下旬的一波舆论热潮之后,《王者荣耀》“歪曲历史”这一热点已经逐渐失去热度。但就在民众大部分已经将其抛诸脑后之后,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篇名为《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的文章再一次将这一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微博发布于3月29日早上9点。截至当日下午4点30分,该文已经收获了200万+的阅读量、11K的评论以及近9K的转发,足见其火热程度。与此同时,#荆轲是女的 李白成刺客#的热点排到了微博实时热搜榜的第21名,搜索指数达到了76865。
该文章以“有名无实,内容空心化”批判了《王者荣耀》对诸葛亮、李白等游戏内角色的塑造与历史人物形象严重不符,内容和精神被架空;以“手机游戏管理应精细化”指责《王者荣耀》寻求捷径,生搬硬套这些个具有IP价值的人物名称;以“文化企业要有正确价值观”指出,游戏产业快速增长壮大有利有弊,经济指标和社会贡献应该兼顾。
同时文章还建议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加强监管,尤其要评估类似的情况对青少年的影响。并呼吁游戏产品应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在娱乐、教育、训练及信息传播的功能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同日上午11:24,人民日报微博再次“发难”,对于一些家长反应的担忧,征求广大网民的建议。
《开心消消乐》的留言
短时间密集的报道,让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更激烈的讨论,造成了更广泛的传播。就连《王者荣耀》的同胞也前来凑热闹。
至此,事态并未阶段性完结。人民日报又在几小时后又一次发布微评,言辞激烈程度也有所升级。该微评写道:“如此开涮古代名人,只有轻佻,不见敬畏。当历史被毁容,乃至被肢解,不仅古人遭冒犯,今人受惊扰,更误人子弟,苍白了青少年的灵魂。不是所有东西都可游戏,开发手游,利益之上还有责任。如果利字当头,连小学生也不放过,恐怕只有耻辱,不见荣耀。”
不过,该条微博现已被删除,原因不明!
这些大大小小的关于《王者荣耀》的争论,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游戏中的人物用着历史人物的名字,却并不像历史人物。
以这样的理由来指责《王者荣耀》,乍看之下的确没什么问题,但联系到许多成年人的历史观形成的轨迹,这样的指责是否略显苍白?
以《三国演义》为例。小说中的重要女性角色之一的貂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不少人也都知道貂蝉养父王允指使貂蝉离间吕布与董卓,导致最终吕布杀死董卓,董卓势力被反董卓联盟歼灭的故事。
然而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均无貂蝉此人的记载。根据《后汉书·吕布传》所记,董卓某天不高兴,用短戟扔吕布。虽然董卓在事后道歉,但依然留下了隔阂。王允知道这件事后,用财宝与美女收买了吕布,利用吕布杀死董卓。
相信大部分读者们都对这些有据可查的历史知之甚少,却对话本中的内容如数家珍。并且,《三国演义》也是中国大部分小学与中学中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这时候,却从没有听到有声音说这些内容“歪曲了历史”。但从常识来看,《三国演义》的误导可能更为深远。
而在2015年,中国知名喜剧人贾玲在《欢乐喜剧人》中表演了一场名为《木兰从军》的小品,贾玲在其中扮演了历史人物“花木兰”。在该小品中,贾玲将 “花木兰”塑造成一个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对于这一小品,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道歉。而贾玲也在不久之后发表了名为《辜负大家,对不起!》的长微博致歉。
但事实上,花木兰这一角色形象完全来源于《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而《乐府诗集》是一部民间故事创作集,其内容虽然可以认为基本真实,但在描述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有群众的艺术加工。以艺术加工的人物作为历史来约束后人,是否真的有它的道理?
即使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当中,也有许多作者司马迁猜想的情节与内容。历史人物究竟是什么形象,其实在文明的演化当中已经变得逐渐难以考证。对历史人物的多方面演绎,反而能让其“常在,常新”,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毕竟,像笔者这样年纪的人,很多都是通过光荣的《三国志》、《太阁立志传》以及《大航海时代》完成中国、日本乃至全球历史启蒙的。
郭德纲,这位争议人物的相声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段子:“说相声的还要教你怎么做人,那要老师干嘛?电影里超人会飞你知道是假的,小说里一男一女脱光了睡觉你知道是假的,电视剧里手撕鬼子你知道是假的,到我这里怎么全变真的了?我上哪讲理去?”
有网友抛出一张人民网谈《芈月传》的微博图片——对历史人物的现代化演绎,能够寄托当代普通人的追求。
确实,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代普通人”的需求正在转变。不仅是对于影视的品尝,也可能是对于游戏的态度,只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许不能将“当代普通人”直接和“小学生”划上等号。
澎湃新闻在《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历史观,真的吗》一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们请坚强一点,你的初中老师会告诉你小学的部分知识点是片面的,乃至是错误的,高中老师也会告诉你同样的事,颠覆你的既有观念,只要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工具没有出现问题,这个世界不缺乏告诉你正确知识的人和渠道,不缺乏颠覆认知、更新知识体系的机会……”
言外之意,这一“历史性”问题,是否应该交给时间和当事的玩家来评价呢?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