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中的叶问3:解密虚假充值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6-05-24 14:28:16

本文由匿名作者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游戏智库官方立场


5月上旬,当传闻证监会将暂停游戏,影视等并购借壳时。苹果中国区的畅销榜也震动了一下,榜位监测的管理员奇怪的发现,今天的收入锐减了好多。


于是这就揭开了中国手游的一种新玩法,自充值刷榜。


诚如众所周知的,在苹果畅销榜排行越前,代表收入越高。甚至有个大致的说法,月平均前五,收入2-3亿,月榜位平均前十,收入过亿,前二十,3000-5000万。同样,当榜位高在前面的时候,也容易被玩家下载到,获得新用户。


所以,各个公司在苹果商店推新手游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自充值。举例,平均每天自充值20万左右,可以获得到前三十的榜位,平均每日会有4000左右的新增用户。苹果根据3:7分账,并扣除税费等开支后,手游公司约拿回12万,简单的说是用8万买了4000新用户,如果这些用户日后平均付费超过20元,还是有利可图的。条件是游戏内容足够优秀,进来的用户愿意付费。


但是,最近的苹果畅销榜可大不平静,一些手游研发公司,一些手游推广公司疯狂自充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某个游戏人士圈里,甚至公开指出某某游戏95%以上自充值,某某游戏不少于80%自充值,某某游戏每天下午定时自充20万。


笔者就这些信息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某些游戏的自充值不是为了拉用户。


可以做这样一个比方,假如某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是20%,那么它在29寸电视屏幕以上的收视率和29寸屏幕以下的收视率应该相当,充其量不该有2%的误差。


那么对于苹果的游戏平台,ipad是较大的屏幕,iphone是较小的屏幕。所以在Iphone畅销排行榜排名的,在Ipad畅销榜也大约是同样的位置。抱着这样的思路,按排行榜顺序看游戏。


QQ图片20160524141709.png


显然这是符合原理,但是在这段排名比对中,已经发现了多个涉嫌自冲的游戏。


比如有一款游戏以美女代言的影视IP游戏。前几日在Ipad畅销榜排1164位,同期在Iphone游戏上排17位。


我们调取了该游戏三十天的数据图(图1)可以看出该游戏在ipad榜始终处于低位,若干时间几乎无充值,若以Ipad榜符合常理,该游戏在苹果上的收入月不足30万。


01.png

图1


但是(图2)在Iphone榜上的数据就令人咋舌了,特别是到五月时,平均榜位有前三十,若照Iphone榜符合常理算,则该游戏月流水可达3000万。


02.png

图2


这二者数据相差百倍,究竟该是多少。据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对外宣传上榜新闻等通常都使用Iphone榜,所以刷榜通常只刷Iphone,且由于大量充钱在短时间内完成,Iphone利用指纹快捷就显得额外重要,所以很少有人刷ipad榜,由此得出Ipad榜更具有真实数据参考。


笔者专门下了该游戏测试,Iphone6 plus载入游戏异常缓慢,游戏画面粗糙,玩法非常过时。而且该游戏顶着著名奇幻电影的IP,实际玩进去却是个三国游戏,挂羊头卖狗肉,玩家绝对不会买账!


那么,既然玩家不喜欢,自充值得不到回收,这是赔本的买卖,为什么还会去做?


笔者检索了下该游戏发行商的新闻,原来该公司之前已经将少量股份卖给了上市企业某某文化,如果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到5000万以上,则会被某某文化溢价收购剩余股份。对此游戏无论用谁的钱,只要造出利润的业绩,就会达到数亿的收购标的!这才是自充值的奥秘所在。


无独有偶,检索排行榜上的游戏,某动漫IP的游戏是如此,某网文IP的游戏是如此,参考图3-图6,查询背后的代理或发行公司,都有类似的新闻。


03.png

图3

04.png

图4

05.png

图5

06.png

图6


比如某游戏的代理,收购价最近涨了近15个亿,查询该代理游戏的数据会发现,Ipad榜经常在100位徘徊,而Iphone榜每天到下午6-7点时便会突然爬升(图7-9)。根据业内人士介绍,Iphone榜的刷新约滞后4个小时,发生这样的变化应该是2-3点钟有大量充值。而笔者登录该游戏,并未发现有任何促销活动的痕迹。


7.jpg

图7

8.jpg

图8

9.jpg

图9


根据某刷榜群交流得到,下午2-3点刷榜是最佳方案。榜位提升会在傍晚显示出来,即时当天慢慢滑落,在统计上依然显示较高位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持续在榜多少位。据相关人士透露,平均一天用30万左右自冲,加上真实用户10万的充值,会持续保持在十名左右的排位,自冲加真实流水1200万左右,对外显示则如5000万流水。


查询该代理公司被收购的文件显示,要求在该公司16年业绩为净利润4亿。按收入7亿,再根据收入占35%计算(流水平均去除渠道的50%分成后,70%归代理商),则该公司需要完成20亿的流水才能促成这起并购。可以想象,利润目标是否完成并不重要,通过花几千万做业绩达成几十亿现金收购才是目标,至于股民,该股的股吧里股民们幻想收购完成后十个涨停!殊不知真实的业绩出来会跌到什么程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苹果畅销榜已经成为自充值的重灾区,前100名中,涉嫌自冲的超过20%,严重自充的也有10%,安卓渠道的作假和虚假流水已有多篇报道,一个游戏自身是否盈利如同我们提供的简单鉴别方法。游戏在ipad上收入不高,在iphone上也不会高,在苹果平台上不会高,在安卓平台上也不会强,这是文化产品的特性。


电影《叶问3》上映,各种虚假包装的票房后面,隐藏着一个复杂的金融理财回报计划。当被查处时,文化管理部门说任由虚假票房泛滥,未来将没有人去好好拍电影。


请证监会对此关注,对涉及游戏的并购,收购,借壳务必求实查证。这既是保障广大股民的利益,也是为了游戏这个文化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创新,如果是这样的文化创新,还真不如不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