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不应成为功能游戏发展道路上的“死穴”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9-11-14 14:24:41

功能游戏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最初在1970年由美国学者克拉克·C·阿布特在《严肃游戏》一书中所创造。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和发展之后,功能游戏的概念逐渐变为“在保持游戏的娱乐功能基础上,能够拥有致力于实现社会目的(教育、科技、医疗等)的作用的游戏”。

 

当下,功能游戏已经成为游戏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无论是功能性方面还是娱乐性方面,社会对于此种产品的需求已经愈发旺盛。且从全球角度着眼,功能游戏在各行业的跨界应用也存在很多成功的案例。

 

教育游戏《PaGamO》选择将游戏与教材结合,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曾在台湾受到追捧。据调查,有85%的使用者学习效率提升了50%,目前本作的全球用户已经超过 50 万。

 

科学游戏《foldit》是一款令玩家自由构造、变形和拼接蛋白质机构的3D游戏,曾经有玩家在十天内,破解了花费科学家15年之久的一个蛋白质结构。本作甚至还通过模拟折叠蛋白质折叠出了MPMV病毒(一种可以导致支流病的病毒)而登上《自然》杂志。

 


640.jpg

 

灾难游戏《海底大地震背后》取材自真实的场景、人物、故事,将诸多灾难内容在游戏中进行真实还原,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模拟逃生方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玩家能够在快速选择中培养灾难应对技巧,一度成为部分灾后重建课程的必备教材。

 

论及国内游戏市场,也有诸多叫好又叫座的功能游戏,只不过这些大多数出于腾讯、网易这种行业头部厂商之手。2019年5月,腾讯旗下一款名为《见》的功能游戏在知名游戏平台TapTap引起如潮好评。本作以盲人视角出发,通过触摸、听觉来生活的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深刻的去感受视障人士的世界。此外还有腾讯旗下的《家国梦》、《佳期月圆》、《榫卯》、《肿瘤医生》等关于传统文化、科学普及内容的功能游戏。此外,网易此前同样推出了编程游戏《极客战记》,《我的世界》中也出现了各种建筑还原玩法以及编程内容。以上作品在Taptap上的评分均超出众多传统商业游戏,热度亦是如此,相关评论也较为和谐。

 

640 (1).jpg


当然,若是谈及上述游戏的商业化,或许成绩真的有些尴尬,但这并非是市场问题所造成。根据伽马数据曾经发布的《2018功能游戏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功能游戏的市场规模将有机会达到54.5亿美元,这其中将有4.8亿的中国用户是其市场中的潜在用户。


640 (2).jpg

 

但另一方面,当下市场上的功能游戏确实在商业化进程中走得举步维艰,即便是功能游戏中存在《我的世界》,这种在商业化层面足以傲视群雄的奇兵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市场上大多数游戏还停留在被迫“为爱发电”阶段,如《榫卯》300万次的下载量背后是不到1000人进行18元内购的残酷现实,《折扇》中淘宝店铺的标注也是通过电商引流这种间接模式进行盈利,收效甚微。

 

实话实说,功能游戏的商业化并非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可一类游戏想要在行业生态中持续长久地生存,需要形成自有的产业链条、完整的供给与输出机制。只不过在我国,由于功能游戏刚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至今尚未摸索出一条畅通的商业化道路。此举使得功能游戏令中小厂商望而却步,毕竟游戏的研发与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作为支持,付费环节的缺失将难以支撑游戏的后续运作。

 

市场上诸多功能游戏均对上述内容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很多功能游戏并不存在付费点,甚至没有空间加入付费点,即便是存在付费点也很少出现带动玩家付费情绪的内容,所以到手收益也是相当微薄。

 

关于以上问题,社会的看法普遍保守。据人民网相关内容显示,社会各方所处观点普遍认为功能游戏的社会效益更重要,主推追梦计划的腾讯游戏明确表示,功能游戏将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实现“探索游戏社会价值的愿景”。主张放大社会效益固然重要,但倘若忽视功能游戏的商业价值,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这一细分品类的未来发展。


640 (3).jpg


《华西都市报》就曾发文,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他表示“功能游戏一旦正式进入市场,毕竟面对游戏企业的现实考虑,而商业化的问题却是厂商与用户都选择回避的问题。除了传统文化、教育外,医疗与职业技能类功能游戏商业化则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以保证游戏质量,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条何谈人才吸收引进,“用爱发电”并非长久之计”。

 

功能游戏虽然注重功能性,但作品本身依旧属于游戏,一款游戏能够用游戏性为玩家带去快乐,能够为游戏厂商带去商业价值,能够为社会带去效益价值,功能游戏突出的地方仅仅是社会效益占比要高于其他两项而已,但这并不代表功能游戏一遇到商业化问题就采取回避对待。

 

关于功能游戏的商业化,盛趣游戏副总裁、韵文博鉴总经理陈玉林先生曾经有所提及,彼时他正在就《代号:南海》这款功能游戏的发布接受媒体采访。

 

他表示《代号:南海》这款游戏有很大的商业空间值得挖掘,之所以如此说,主要在于《代号:南海》在底层架构和交互性上完全是按照大型游戏的系统来制作的,况且游戏本身是一个强交互的模拟经营策略性游戏,只不过题材可以被限定在功能游戏这一栏,但经过用户体验其实我们有实力将本作变为一个优秀的模拟经营类游戏,这也是它能够盈利的关键。

 

或许国产功能游戏正在陷入拼命挖掘社会价值,进而忽略游戏其他元素的怪圈。其实功能游戏的本质在于凭借其游戏性去吸引玩家,而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传播社会价值的目的,言外之意,游戏性才是功能游戏重视的关键。此理同样能够挪用到功能游戏的商业化这方面,想要在商业化上有所作为,功能游戏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游戏性能够被玩家所接受,让玩家能够找到想要付费的点存在。其实能够进行商业化的关键,还是在于一款游戏如何找好自身定位,如何找好功能性、游戏性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甚至摸清游戏内容与付费内容之间的适配,所以想要做好商业化,出众的游戏性是必要条件。

 

诚然,传统游戏行业已经习惯了通过良好的盈利来反哺游戏开发,但在功能游戏面前,这一套似乎并不适用。功能游戏在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间踌躇不定的原因,就在于现代行业环境无法为盈利低下的作品提供生存空间。那么解决问题的答案很明显,跳脱出传统行业盈利链条,塑造另一种游戏行业生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将自己的游戏性提上来,使玩家为自己的游戏买账。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