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游戏时长降25%,继成长守护平台起效后,腾讯首度聚焦“网络素养”关键词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8-07-16 20:35:44

文/毅然

游戏智库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武汉一所复读学校,凭借着一条颇具争议的校规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据相关报道,该学校发布了一纸名为《针对游戏成瘾学生从严招录的通知》的文件,其中规定“对沉迷游戏的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舆论普遍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同时暴露出了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偏见和歧视。


关于游戏成瘾,社会上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这也是很多家长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根源所在。但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始终在尽自身的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其中作为游戏行业的龙头“腾讯”已身先士卒。


2018年7月14日,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推出的“DN.A(数字原住民行动)网络素养公开课”正式开讲。活动现场,腾讯邀请到了来自教育、心理学、企业等多领域的学者专家盛装出席,就“如何让青少年更健康科学的畅游网络世界”一题进行探讨和分享。


10.png


腾讯率先展示了成长守护平台的相关数据,上线一年多,成长守护平台已经绑定了超过430万账户,覆盖了腾讯旗下的所有游戏。受成长守护平台保护的未成年人,相比未受保护前一个月平均游戏时长下降25%,充值额度最高下降37%,可谓效果斐然。“DN.A网络素养公开课”就是继成长守护平台推出之后,腾讯在健康科学上网方面的又一次行动。


在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看来,“作为新时代下的00后,网络已经如空气一般充斥在他们的周围。如何善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进入网络世界,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如何鉴别网络内容优劣,为有数字焦虑的父母提供亟需的网络知识素养需求,这是腾讯DN.A计划的初衷。”


姚晓光在会上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让好奇带着未成年人去探索整个数字世界,并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自己新的可能,但同时对网络怀有敬畏和警觉之心”;二则要注意健康和时间的管理,如“每天在屏幕前不能超过两小时”等。同时姚晓光还发起了一个“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的活动倡议,希望孩子和家长每周能拿出一小时时间放下手机,好好享受这一亲子时光。


11.png


除却姚晓光的倡议,会议现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还公布了他常年研究儿童上网行为领域得出的结论。他认为,现如今许多传统的应对代际冲突的教育方法正在失效,家长正在失去对孩子信息来源的控制,凭自己成长经验预知风险的能力以及传统家庭中知识信息的权威地位。在介绍总结了儿童数字化成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后,张海波为家长提供了关于家庭网络素养的几点建议,如“及时了解孩子网上生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早培养上网好习惯;适时增强孩子网络素养;在屏幕前做孩子的好榜样等”。此外,张海波还提倡家长和孩子展开“亲子约定”,共同成长。


如今,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发展迅速,移动游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每日必备的娱乐项目,在此趋势下,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浸其中。随着近两年诸多爆款的出现,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现象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于如何解决游戏成瘾的问题,社会中存在诸多的声音。人大代表黄花春就表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网游产品上市的审批管理,推动建立网游企业诚信系统和游戏产品第三方评估体系,重点监督用户数量多、社会反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人大代表张天任则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源头抓起,网络游戏的制作方要“算好账”,不能只考虑收益,以价格趋向作为目标导向。而省政协委员沈少春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都表示应该强制推出分级制度,同时加强网游的运营和监管。尽快完善国内正版游戏市场,加强宣传引导,社会主流媒体应该与学校、家庭各方联动,多方位引导青少年按照网游分级制进行自律,共同营造健康网络游戏环境。


12.png


以上的意见十分中肯,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难。由于分级制度短时间内无法推行,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仍旧在于政府监管,但如何掌握这个“度“十分值得商榷,毕竟监管太过粗鲁很可能对游戏行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韩国就是前车之鉴。2011年,韩国出台了“强制防沉迷制度”,其中规定严禁16岁以下人群深夜玩游戏。2012年7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又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收紧,将年龄从16岁提升至18岁。2014年,韩国政府又对游戏氪金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韩国玩家每月通过移动设备用于游戏的结算额度不能超过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每次用于购买概率性道具的结算额度不能超过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0元)。在种种举措下,韩国游戏行业迎来了大萧条,市场规模大约减少1.16兆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可见,如果粗鲁的以法律实行监管,对游戏市场来说只能弊大于利。


对于网络成瘾,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现象应该防治,但一禁了之的办法也不妥当,应该考虑更多柔性的管理办法,比如利用技术手段让家长与孩子订立数字契约,把孩子的学习、家务等日常任务直接与玩游戏时长挂钩。”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防止网络成瘾,家长似乎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这一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据相关调查,00后一代的父母对于子女在网络世界的引导方面占据的地位十分微薄。在调查的过程中,高年级学生认为父母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与自己互为好友的比例仅为3.7%。只有5.6%的14岁儿童认为,父母很了解自己的上网状况。且53.1%的高年龄段儿童曾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论过,在14岁孩子中这一比例达到65%。这说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父母会引导孩子正确的上网。对于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很多父母在此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当匮乏。


13.png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宜疏不宜堵。”这一词语对很多事情都适用,包括网络成瘾。毕竟,在当代社会想要避开网络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对于网络成瘾来说,游戏厂商单方面的监督势必会存在漏洞,这个漏洞就在于家庭方面的监督。在当下,很多人都在呼吁放下手机,目的就是为了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负起家长应尽的责任。如果家庭方面的漏洞得不到修补,那网络成瘾这个锅未来还会背在游戏的身上。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